銦(Indium)或含銦的化合物(如:氧化銦錫)主要應用於製作平面顯示器、電子紙、發光二極體、太陽能電池和抗靜電鍍膜等,是現今科技產業重要的原物料。勞工暴露到含銦物質會對肺造成不良健康影響,如肺水腫、急性肺炎等,銦也可能對骨骼與腸胃道產生傷害。銦對勞工的危害於2003、2005年間陸續被報導,因為勞工暴露在銦的環境下而造成致命性肺炎。這些早期在日本被發現的銦暴露肺病案例有別於傳統肺炎、矽肺症或石綿症,因此被認定為是一種新興職業病—「銦肺」。
銦及其化合物的毒理特性與勞工健康危害研究,目前都仍在持續發展中,勞工銦暴露生物指標值在國際間也還沒有一致的共識。目前僅日本職業安全衛生協會建議勞工血清銦濃度不宜超過3.0 µg/L(即3.0 ppb)。我國自2019年公告「銦及其化合物作業」為「特別危害健康作業」,並要求從業勞工健檢時增列血清銦為檢查項目,以及早發現勞工的職業危害。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以下簡稱勞安所)已建立「血清銦感應耦合電漿質譜法」標準作業程序,檢量下限為0.2 ppb,能有效鑑別勞工銦暴露的危害。
國內銦暴露勞工人數約四千餘人,過去勞安所研究證實,事業單位進行工程改善或提供個人防護具,有效降低勞工血清銦濃度,其中高暴露族群血清銦平均濃度可從3.70 ppb降至0.05 ppb。在銦及其化合物作業暴露下的勞工,可藉由作業環境監測及每年健康檢查的追蹤,提早發現問題,避免發生職業傷病。
職場有害物進入人體的途徑,包括呼吸道吸入、食入及皮膚接觸等。勞動部基於保障勞工的健康,對於可能引起職業疾病的有害物,訂定職場容許暴露標準,要求事業單位對於職場環境空氣中有害物種類及濃度進行控制;但勞工可能因防護具的使用不當或個人衛生習慣不同,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將有害物攝入體內,檢測勞工血液或尿液檢體,可以彌補環境監測的不足,完整評估勞工潛在危害。勞安所建立檢測勞工檢體的生物偵測技術,配合職業病特殊健康檢查,可提早得知勞工是否遭受職場化學品的危害,以達到保護勞工健康的目的。
- 發布單位:職業危害評估研究組
- 更新日期:110-10-18
- 點閱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