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人體計測資料對於日常生活與工作上的重要性,因此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各先進國家莫不大力著手進行其國民各種特定人口,如一般人民、軍人、空服員、勞工及移民的人體計測資料庫之建立。近年來,由於歐洲聯盟(原歐洲共同體)經濟與政治上的整合與各國交流的頻繁,人體計測資料庫更廣受重視,國際標準組織(iso)亦已將其列為標準。簡言之,人體計測資料庫之完備及其應用之普及程度,不僅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發展水準,也代表一個國家的實質生活品質。
目前世界上已有九十多個大規模的人體計測資料庫,其中歐美國家佔了大部份,亞洲國家約有十個,而日本佔了一半以上,然而我國僅有中小型人體計測資料庫,不足以因應實際應用所需。近年來,我國政府單位亦陸續有系統地規劃人體計測資料庫的建立與應用,在民國八十二年與八十三年第十四次及第十五次行政院科技顧問會議中,均將本土化人體計測資料庫的建立與應用列為重要議題。
雖然在過去近二十年,國內曾陸續完成近十個人體計測資料的調查,然而由於經費限制,人力及物力不足,因此或因樣本太小、或因代表性不夠、或因量測項目太少,在設計應用時,常有不敷使用之感。基於此,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於民國八十二年開始推動勞工人體計測資料調查規劃與量測,分三年實施,並委請國立清華大學執行,結合國內九個大學人因工程界研究人員共同參與,。依台灣地區人口結構計取樣約1200位勞工,進行266項靜態尺寸與42項動態活動角度量測。表1是常用的重要人計測尺寸。
表 1 常用的計測尺寸(單位:mm)
圖一:站姿側視圖
圖二:站姿正視圖
圖三:坐姿側視圖
前述調查量測的成果,本所正逐步轉換成各項書面統計資料,及建立電腦資料庫查詢系統;書面統計資料包括各項尺寸的統計數值、統計分佈圖及尺寸間的相關圖表及係數,同時並將這些資料加以電腦化,以清晰的介面設計配合圖形的顯示方式,使不諳解剖名詞的設計師與工程師等亦能快速且方便地查詢其所需的數據。
資料來源:IOSH84-H121、IOSH85-H121「勞工靜態與動態人體計測資料庫之量測」報告彙整整理
- 發布單位:職業衛生研究組
- 更新日期:105-05-11
- 點閱次數: